6月1日,《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開始實施,賦予今年兒童節特殊的意義。這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上海國家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稱,新標準充分吸收并借鑒了發達國家有關嬰童紡織產品安全性的技術法規要求,其嚴格程度已經超越了發達國家標準。其中,對繩帶、機械等安全隱患不合理設計的規定填補了國內標準空白。
兒童節不光是孩子們自我慶祝的節日,也是呼吁成年人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節日。在兒童節推出我國首個“童裝國標”,呼應了設立兒童節的初衷: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受教育權、撫養權。盡管這只是我國第一個童裝國家標準,但是它以高起點、嚴要求增強了人們對兒童紡織產品安全的信心。此外,新標準還將倒逼中國童裝企業實施產業升級,加強創新研發與質量把控工作,進而增強民族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不過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雖然在童裝生產領域,國家標準的定制實現了“破冰式”的突破,但是與嬰幼兒及兒童相關的產品門類眾多,很多類型的產品還沒有單獨的兒童標準。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規避危險。在成年人眼中很小的疏漏,對兒童來說可能就是潛在的健康風險。而且,不光是兒童本人使用的產品,生活中凡是兒童可能接觸到的物品,都應該考慮到兒童接觸后放大的風險。
“童裝國標”的發布和實施,為下一步各類兒童產品制定單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開了個好頭。但是,制定標準和標準是否得以貫徹實施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標準實施后公眾是否會放心購買和使用相關產品,更是一個現實的拷問。以奶粉為例,盡管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現行標準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之一,但是國產奶粉還未徹底走出信任危機。
重塑公眾信任需要時間,像奶粉這種直接關系到嬰幼兒健康與成長的產品,更需要漫長的周期。監管者和生產者不能在應對信任危機時消極等待。只有生產者嚴格執行標準,并杜絕行業中的“害群之馬”,才能還兒童產品的產業生態一片清朗。對監管者來說,圍繞兒童產品標準的制定應從“單項突破”到“系統推進”,并從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構建全鏈條的安全標準。
為兒童制定專門的國家標準是必要的“小題大做”。兒童雖“小”,卻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關系到國民在社會中生存的滿意度和安全感。像“童裝國標”這樣保護兒童的規定,自然是越多越好。需要指出的是,標準的制定和推行經常會涉及不同部門,其背后可能還牽扯到不同的利益。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監管者應當摒棄狹隘的部門觀,從保護兒童權益的大局出發開展工作。